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技术已成为推动各领域创新的重要引擎。2023年2月27日下午,我校隆重举办了一场以“AI赋能学术科研”为主题的专题报告会,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前沿AI技术提升科研效率,助力学术创新。
此次活动由科技发展部、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及图书馆联合主办,吸引了校内近450名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参与。会议的召开,无疑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体现了我校在促进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上的坚定决心。
会议的主持人张晓兵副主任粗略地介绍了活动背景后,报告会正式拉开序幕。首先登场的是分子模拟和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家及博士生导师黄世萍教授。他在报告中深刻解析了“DeepSeek”这一尖端AI辅助工具,包括它的基本概念、主要应用及其在提升科研效率方面的显著作用。
黄教授首先向与会者阐述了“DeepSeek是什么?”这一问题,随后细致探讨了该工具在科研学术中的核心应用。DeepSeek作为一款集成了高效计算与智能分析的研究工具,在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学科的应用案例中均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例如,在化学研究领域,它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科研人员找到更符合实验条件的分子结构,而在生物医学领域,则能够优化药物研发过程,缩短新药上市的周期。
“通过掌握这些工具,科研人员不仅仅可以解放自己的双手,更能为复杂的科研项目带来前所未有的突破。”黄教授这样总结道。与此同时,他也不忘强调科研道德的重要性,倡导在追求科学创新的同时,坚守科研活动的规范与诚信。
接下来的环节是由中国知网中部区市场部经理李燕萍进行的主题报告。李经理以“知网AI赋能学术科研全场景质效双升”为题,分享了知网AI学术助手的多种功能。她详细的介绍了该工具在学术检索、辅助研读与辅助创作方面的广泛应用,指出其如何有效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助力学术成果的高质量产出。
在演讲中,李经理通过现场演示让与会教师直观地感受到AI技术的便利。她表示:“知网AI学术助手不仅能帮助科研人员快速获取文献资源,还能辅助他们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与高效写作。”这种全新的学术支持方式引发了广大教师的共鸣,并提升了大家对AI技术在学术科研中应用的期待与信心。
通过此次报告会,无疑为我校教师开阔了学术视野。科研工作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想的碰撞与创新的启迪。在报告会后,许多教师都表示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将AI技术与自身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随着AI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科研的传统范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学术界的一员,每位教师与科研人员都有责任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去推动学术进步。因此,本次活动不单单是一场关于AI的报告,更是一次对未来科研探索的新启示。
AI赋能学术科研的前景广阔,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工具将是未来科研人员一定思考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趋势,我校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科研与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助力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性成果。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始终相信,我校在未来的科研竞争中将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